
软文的独特性,核心是跳出 “自卖自夸” 的常规框架,从差异化视角、专属价值、个性表达三个维度切入,让内容既贴合推广目标,又能在同类信息中被读者记住。以下是具体可落地的方法,每个方法都搭配实际场景示例(以你所在的艺人招聘网站为例),方便直接参考。
一、选 “差异化切入点”:避开共性,聚焦 “小而专” 的需求
常规软文常写 “我们功能全、资源多”,独特性则来自 “只解决某类人群的特定问题”,让目标读者觉得 “这篇是为我写的”。
方法 1:聚焦 “隐性痛点”,而非 “显性卖点”显性卖点:“我们有 10w + 艺人资源,岗位多”(所有招聘平台都能说);隐性痛点切入:“剧组招‘小成本网剧配角’总踩坑?要么经验不符,要么档期对不上 —— 我们专门做了‘小角色精准匹配功能’,筛选时能直接勾选‘可配合夜间拍摄’‘接受无台词戏份’,3 天就能凑齐配角班子”(只针对小成本剧组的细分需求,更独特)。
方法 2:用 “行业小洞察” 带出自带价值不直接说 “我们帮艺人找工作”,而是先抛出观察:“发现没?刚毕业的艺考生找工作,简历总被忽略 —— 不是能力不够,是没突出‘适配小角色的优势’(比如‘擅长情绪爆发力戏’‘能快速记台词’)。我们的网站不仅能发岗位,还会给艺考生免费做‘简历亮点优化’,上周有个学生靠优化后的简历,直接拿到了网剧女三的试镜机会”(用行业小发现引出平台的专属服务,比硬推功能更有记忆点)。
二、用 “专属内容形式”:跳出纯文字,让表达有 “记忆符号”
读者对 “千篇一律的段落文字” 容易划走,独特的形式能先抓住注意力,再传递信息。
方法 1:用 “真实场景故事” 替代 “功能罗列”常规写法:“我们有岗位审核机制,杜绝虚假招聘”;故事化写法:“上个月有个群演跟我说,之前在某平台投了‘古装剧宫女’岗位,去了才发现是传销 —— 这也是我们做‘岗位三重审核’的原因:先查剧组营业执照,再打电话确认拍摄地点,最后让甲方交‘档期保证金’(避免临时爽约)。上周还有个 0 经验的演员,通过我们的审核岗位,第一次拍戏就拿到了正规片酬”(用具体人物和事件,让 “审核机制” 变得可感知,比抽象描述更独特)。
方法 2:加入 “行业专属符号”,强化身份认同比如写给经纪团队的软文,不用 “我们帮你招艺人”,而是用他们熟悉的场景符号:“经纪团队最累的不是带艺人,是‘蹲守剧组对接群等消息’—— 每天刷 50 个群,好不容易看到个岗位,还得跟几十人抢。我们把‘剧组需求’直接整理成‘每日小角色清单’,按‘古装 / 现代’‘拍摄地’分类,早上 9 点准时推给你,不用再蹲群熬夜”(提到 “蹲群对接”“小角色清单”,精准戳中经纪团队的日常,比泛泛的 “提高效率” 更有专属感)。
三、立 “个性语气”:拒绝 “官方腔”,用 “同类人语气” 对话
常规软文常说 “本平台致力于为您提供优质服务”,独特性则来自 “像朋友聊天一样说话”,让读者觉得 “这不是广告,是同行在分享有用的东西”。
方法 1:对 “求职者” 用 “同伴语气”,少用 “指导感”官方语气:“请注册我们的网站,上传作品集以获取更多机会”;同伴语气:“刚入行时我也踩过坑 —— 投了 10 份简历没回音,后来才知道是作品集没突出重点。现在我常用这个网站:上传作品集后,会有专人提醒‘可以加一段即兴表演视频,剧组更看重这个’,上周刚帮我拿到一个广告片的试镜。你们也可以试试,注册时填‘朋友推荐’,还能多要一次岗位推荐”(用 “我也经历过” 的口吻,比 “你应该做” 更易接受)。
方法 2:对 “招聘方” 用 “行业人语气”,少用 “推销感”推销语气:“欢迎企业入驻,我们能帮您快速招到艺人”;行业人语气:“跟同行聊的时候发现,小剧组招‘特约演员’最头疼 —— 找专业演员太贵,找群演又怕没经验。我们专门建了‘特约演员池’,里面都是有 1-2 年小角色经验、报价适中的艺人,上周有个网剧剧组在这招到了 3 个‘客栈小二’,拍摄时还不用额外指导,省了不少时间”(用 “跟同行聊发现” 拉近距离,比 “我们能帮您” 更显真诚)。
四、加 “专属记忆点”:留一个 “读者能记住的小细节”
独特的软文,往往有一个 “读完后能回想起来的细节”—— 可能是一个具体数据、一个小福利、一句戳人的话,让读者下次有需求时,先想到你。
例子 1:数据细节“我们平台有个特别的规则:艺人接完工作后,需要给剧组打‘合作评分’—— 目前评分 4.8 以上的剧组,我们会标上‘优选标签’,这些剧组的岗位投递成功率比普通剧组高 37%。上周有个演员靠‘优选标签’投简历,当天就接到了拍摄通知”(“37% 成功率”“4.8 分优选标签” 是具体细节,比 “我们的剧组更靠谱” 更易记住)。
例子 2:专属福利不搞 “注册送优惠券” 的通用福利,而是 “针对艺人的专属福利”:“注册后完善‘擅长角色类型’(比如‘甜妹女主’‘反派配角’),我们会送你《不同角色试镜技巧手册》—— 是我们跟 5 个网剧导演聊出来的干货,里面有‘怎么在 30 秒内让导演记住你’的具体方法,比网上的通用攻略实用多了”(福利只针对艺人的核心需求,比泛泛的福利更独特)。
这些方法的核心,是 “放弃‘讨好所有人’的想法,只聚焦你最想打动的那类人”—— 比如你重点想吸引小成本剧组,就围绕 “他们招小角色的痛点” 做独特内容;想吸引新人艺人,就聚焦 “他们简历没人看、怕踩坑的困扰”。
考虑到你是艺人招聘网站,要不要我帮你针对 “刚毕业的艺考生” 这个细分人群,定制一篇带 “学生专属痛点 + 故事化表达” 的独特软文框架?包括切入点、核心内容、记忆点设计,直接就能用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