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软文创编中,搞笑元素若运用得当,能增强内容的趣味性和传播性,但一旦过量,就会喧宾夺主,让读者忽略软文的核心信息,甚至质疑内容的专业性。想要平衡趣味与价值,避免搞笑元素 “泛滥”,可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入手,构建逻辑清晰、重点突出的软文内容。
一、明确核心目标:以 “目的” 锚定搞笑元素的边界
在动笔前,必须先明确软文的核心目标 —— 是推广产品功能、传递品牌理念,还是普及行业知识?核心目标如同 “指南针”,直接决定搞笑元素的使用尺度。
产品推广类软文:核心是让读者了解产品的优势、使用场景和价值。若为了搞笑加入与产品无关的段子,比如推广办公软件时,大篇幅讲述职场人的搞笑摸鱼经历,却很少提及软件的高效协作功能,会导致读者看完后只记住了段子,对产品毫无印象。此时,搞笑元素需围绕产品展开,例如用轻松的语言调侃传统办公的痛点(“每次跨部门传文件,像在玩‘文件捉迷藏’,找半天还可能传错版本”),再自然引出软件的解决方案,让趣味服务于产品卖点的传递。
品牌理念类软文:重点是传递品牌的价值观、社会责任或独特定位。这类软文的搞笑元素需更 “克制”,避免过于轻浮的笑点破坏品牌的严肃性。比如某公益品牌推广环保理念时,可适当用幽默的语言点出生活中的环保误区(“很多人觉得‘随手丢一张纸不算啥’,但全国每人每天丢一张,累积起来能铺满好几个足球场”),既化解了公益内容的沉重感,又不会偏离 “倡导环保” 的核心,始终让读者聚焦品牌的公益主张。
二、搭建内容框架:用 “结构” 限制搞笑元素的占比
清晰的内容框架能像 “容器” 一样,合理分配各部分内容的比重,避免搞笑元素无序扩张。建议采用 “核心信息优先” 的结构,将搞笑元素作为辅助,嵌入关键节点,而非贯穿全文。
开篇:快速切入核心,少用 “无意义搞笑”
开篇的作用是吸引读者并引出主题,若一上来就讲与核心无关的搞笑段子(比如推广母婴产品,却先调侃自己 “熬夜追剧的糗事”),会让读者迷失方向,甚至直接划走。正确的做法是:用简短的痛点或场景引入,若需加入趣味,可结合主题设计轻幽默。例如推广婴儿辅食机,开篇可写:“新手爸妈的早餐战场:左手抱娃哄哭,右手还得搅米糊,最后米糊洒一地,娃还一脸‘这不是我要的味’—— 其实搞定宝宝的辅食,没那么麻烦。” 既用生活化的场景引发共鸣,又略带轻松感,同时快速指向 “辅食机” 的核心主题。
主体:围绕核心分层阐述,搞笑元素 “按需植入”
主体部分是传递核心信息的关键,需按照逻辑分层(如产品功能、使用案例、用户反馈等),每一部分的搞笑元素都要 “为内容服务”,而非单纯 “凑笑点”。例如某运动品牌推广跑鞋,主体部分可分为 “缓震性能”“透气设计”“适用场景” 三个板块:
讲 “缓震性能” 时,可调侃传统跑鞋的痛点:“以前穿普通跑鞋跑步,震得膝盖疼,感觉每跑一步都在‘和地面硬碰硬’,现在这双鞋踩上去,像踩在云朵上,连跑 5 公里都没压力。” 用幽默的对比突出缓震优势;
讲 “透气设计” 时,避免加入无关的搞笑段子,而是用真实场景描述:“夏天跑步最怕鞋里闷汗,脚一滑差点摔跤,这双鞋的透气网面特别给力,跑完步袜子还是干爽的。” 此时无需刻意搞笑,聚焦功能本身更显专业;
讲 “适用场景” 时,可结合用户案例加入轻趣味:“有个跑友说,以前穿它去买菜,结果忍不住跑了两圈 —— 这双鞋简直让人‘忍不住想动起来’。” 用真实的小趣事增强感染力,又不偏离 “跑鞋适用场景” 的核心。
结尾:回归核心诉求,拒绝 “搞笑收尾”
结尾的目的是引导读者行动(如购买、关注、了解更多),若用搞笑段子收尾,会弱化行动指令的冲击力。例如推广在线课程,结尾若写 “今天的段子就到这,大家开心就好”,完全忽略课程的报名信息,会让软文失去推广意义。正确的结尾应清晰传递核心诉求,若需保留轻松感,可简洁呼应前文。比如:“看完这些实用的学习方法,是不是觉得备考没那么难了?点击下方链接,领取免费试听课程,让你的复习效率翻倍 —— 别再让‘拖延症’耽误你的进步啦!” 既呼应了前文可能提到的 “备考痛点”,又明确引导行动,避免搞笑元素干扰。
三、把控语言风格:用 “调性统一” 替代 “过度娱乐化”
语言风格是决定软文是否 “搞笑过度” 的关键,若整体风格过于轻浮、网络梗密集,会让软文显得不专业,甚至掩盖核心价值。需根据软文的主题和目标受众,确定统一的语言调性,让搞笑元素与整体风格适配。
面向商务、科技类受众的软文:语言需以 “专业、严谨” 为主,搞笑元素需 “浅尝辄止”,避免使用网络热梗、低俗笑点。例如推广企业管理软件,不能说 “这软件贼好用,能帮你搞定所有破事”,而应表述为:“这款管理软件能有效解决企业跨部门协作低效的问题,以往需要 3 天完成的报表统计,现在 1 小时就能搞定,让团队告别‘重复劳动’的困扰。” 用简洁、专业的语言传递价值,无需刻意搞笑;
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生活类软文:语言可更 “轻松、活泼”,但需避免 “为梗而梗”。例如推广奶茶新品,可使用年轻人熟悉的轻幽默:“夏天的快乐,一半是空调给的,另一半是这杯‘葡萄芝士奶盖’给的 —— 吸一口,葡萄的清爽和芝士的绵密在嘴里炸开,连心情都变甜了!” 既符合年轻群体的语言习惯,又聚焦 “奶茶口感” 的核心,不会因过度搞笑显得浮夸。
四、事后复盘:用 “读者视角” 检查搞笑元素的合理性
软文初稿完成后,需跳出 “创作者视角”,以 “普通读者” 的身份复盘:如果自己是第一次阅读这篇软文,能否快速抓住核心信息?是否有过多搞笑元素让自己分心?
检查 “搞笑元素与核心的关联性”:逐一审视文中的搞笑段子、幽默表述,若某段内容去掉后,不影响核心信息的传递,甚至让内容更简洁,说明这段搞笑元素是 “多余的”,需删除或修改;
统计 “搞笑元素的占比”:若搞笑内容占全文篇幅的 30% 以上,且部分与核心无关,说明可能 “搞笑过度”,需精简,将更多篇幅留给核心信息(如产品功能、品牌理念、行动指令等);
模拟 “读者的记忆点”:读完后,闭上眼睛回忆,若最先想到的是某个搞笑段子,而非软文的核心(如 “推广什么产品”“传递什么理念”),说明搞笑元素已经 “喧宾夺主”,需调整内容比重,强化核心信息的存在感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