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软文的写作视角选择需结合品牌调性、目标受众、传播目的和内容类型综合考量,没有绝对“最好”的视角,但可通过以下视角分析找到最适合的方案:
1. 第一人称视角(我/我们)
适用场景:品牌故事、产品体验、用户证言、创始人IP打造
优势:
增强真实感:以“我”的口吻讲述经历,容易引发共鸣(如“我用了这款面膜后,皮肤真的变亮了”)。
建立信任:通过个人故事传递品牌价值观,拉近与读者的距离(如“我们团队花了3年研发这款产品”)。
情感驱动:适合煽情类内容,如公益软文、创业故事。
案例:
“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,我一直在寻找安全无添加的护肤品。直到遇到XX品牌,它的成分表简单到只有5种天然植物,用了一个月后,我的敏感肌终于稳定了……”
2. 第二人称视角(你/您)
适用场景:直接对话读者、解决痛点、促销活动
优势:
制造代入感:用“你”直接称呼读者,仿佛面对面交流(如“你是否也遇到过……?”)。
引导行动:适合促销类软文,通过“你值得拥有”“你需要的解决方案”激发购买欲。
强化互动:在社交媒体或评论区互动时效果更佳。
案例:
“你每天加班到深夜,咖啡当水喝,却依然困到睁不开眼?试试这款提神醒脑的薄荷糖,3秒唤醒你的专注力!”
3. 第三人称视角(他/她/他们)
适用场景:案例分析、行业报道、品牌背书
优势:
客观权威:以第三方视角描述事件或数据,增强可信度(如“据XX机构调研,90%的用户表示……)。
扩大覆盖面:适合多角色故事,如用户群体画像(如“职场妈妈们都在用的时间管理工具”)。
避免主观倾向:在需要保持中立时使用(如新闻类软文)。
案例:
“某知名博主在测评中表示,XX洗衣机的静音效果远超同类产品,夜间洗衣也不会打扰家人休息。”
4. 复合视角(灵活切换)
适用场景:深度内容、多维度叙事
优势:
丰富层次:结合第一人称的真实体验+第三人称的数据支持,增强说服力。
适应不同平台:如公众号长文可用第一人称讲故事,结尾用第三人称总结卖点。
案例:
(第一人称)“当我第一次用XX耳机时,被它的降噪功能惊艳到了……”
(第三人称)“数据显示,该耳机在30分贝环境下可降低90%噪音,成为通勤族的首选。”
如何选择视角?
看目标受众:
年轻群体:第一人称(更活泼)、第二人称(更直接)。
专业人群:第三人称(更严谨)。
看传播目的:
品牌塑造:第一人称(讲故事)。
促销转化:第二人称(喊话式)。
行业背书:第三人称(数据化)。
看内容类型:
故事类:第一人称。
干货类:第三人称+数据。
互动类:第二人称。
避坑指南
避免过度自嗨:第一人称需真实,避免夸大其词。
避免生硬切换:复合视角需自然过渡,如用“正如XX所说……”衔接。
避免脱离受众:第二人称需精准定位,如“90后职场人”比“你”更具体。
最终建议:
软文的核心是“传递价值”,视角只是工具。优先从读者角度出发,问自己:“如果我是目标用户,哪种表达方式能让我产生共鸣?” 答案自然浮现。